腦出血病人的簡單護理方法
//hzlcwl.cn2010-09-21 14:29:24 來(lai)源:全民健康(kang)網
腦出血家庭的一般護理
1、心理: 腦出血的人常有憂郁、沮喪、煩躁、易怒、悲觀失望等情緒反應。因此,家屬應從心理上關心體貼腦出血患者,多與腦出血患者交談,安慰鼓勵腦出血患者,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耐心的解釋病情,消除腦出血患者的疑慮及悲觀情緒,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鞏固功能康復訓練的信心和決心。
2、并發癥: (1)每日定時幫助腦出血患者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鐘左右。一旦發現腦出血患者咳黃痰、發熱、氣促、口唇青紫,應立即請醫生診治。
(2)鼓勵腦出血患者多飲水,以達到清潔尿路的目的。并注意會的清潔,預防交叉感染。如發現尿液混濁、發熱,是的征兆,應及早治療。
(3)癱瘓腦出血患者多有,有的可因為用力排便致使腦出血再次發生。因此需注意飲食結構,多給腦出血患者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飲食及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等,并給以足夠水分。定時定點給便器排便,必要時應用通便藥物、灌腸。
(4)腦出血患者癱瘓在床,枕骨粗隆、肩胛部、髖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處易發生褥瘡。應用軟枕或海面墊保護骨隆突處,每2~3小時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動作,床鋪經常保持干燥清潔,定時溫水擦澡,增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狀況。
(5)每(mei)(mei)日行(xing)四肢(zhi)向(xiang)心性按摩,每(mei)(mei)次(ci)10~15分(fen)鐘,促(cu)進靜(jing)脈血(xue)回流,防(fang)止深(shen)形成。一旦發(fa)現不明原因的發(fa)熱、下肢(zhi)腫(zhong)疼(teng),應迅速診(zhen)治。
(1)急性期患者給予低脂、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飲食。
(2)限制鈉鹽攝入(少于3 g/d),鈉鹽過多儲留會加重腦水腫。
(3)食物溫度適宜,對于尚能進食者,喂水或食不宜過急,遇嘔吐或返嗆時應暫停片刻,防止食物嗆入氣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昏迷不能進食者鼻飼流質,4~5次/d,每次200~300 ml,如、、藕粉、蒸蛋或混合勻漿等。定時回抽胃液,觀察有無上,保持口腔清潔。
2 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休息4~6周,不宜長途運送及過多搬動,翻身應保護頭部,動作輕柔,以免加重出血,抬高床頭15~30度,促進腦部血液回流,減輕腦水腫。生命體征平穩后開始被動運動訓練,從床上到床邊到下床活動,循序漸進,時間由5~10 min開始,漸至每次30~45 min,如無不適可2~3次/d,失語者進行語言康復訓練。
3 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瞳孔、意識等變化。根據病情進行腦科監護,直至病情穩定為止。若血壓升高,脈搏減慢甚至嘔吐,則為顱壓升高表現,密切注意神志、瞳孔變化,立即報告醫生,進行脫水、降顱壓處理,防止發生。
4 保持床單位干燥整潔,保持皮膚衛生,尤應注意眼角膜、及臀部清潔,每日用溫水擦拭,每2h翻身拍背1次,按摩骨突及受壓處,預防褥瘡。
5 神志不清、躁動及合并精神癥狀者加護欄、適當約束,防止跌傷,必要時給予少量鎮靜劑。
6 舌根后墜明顯時,取側臥位;及時清除氣管內,合并呼吸節律或深度改變時,做好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準備,確保呼吸道通暢。
7 保持(chi)癱瘓肢體功(gong)能(neng)位置,足(zu)底放托足(zu)板或穿硬底鞋,防(fang)止足(zu)下(xia)垂(chui)。
1、保持安靜,避免不必要的搬動,這是防止進一步出血,搶救患者生命的第一關鍵因素。急性期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4周~6周。對于煩躁不安的患者可使用鎮靜劑讓其保持安靜。昏迷者應保持正確,給予床頭抬高 15~30°,頭偏向一側,以利于減輕腦水腫。處置時動作輕柔,對于躁動者,應加床欄或約束帶以防墜床。神志清楚者,做好心理護理以消除患者疑慮和悲觀情緒,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鞏固康復訓練的信心和決心。
2、 密切觀察病情。急性期應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瞳孔以及的性質、嘔吐物的性狀、顏色、和量,并觀察有無腦膜刺激征的發生。(1)每30~60分鐘測量并記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1次。(2)體溫的觀察:當體溫超過 38.5℃時,應予物理降溫,在頭、頸、腋下及腹股溝處放置冰袋,或采取溫水擦浴,同時給予藥物降溫,使體溫降至 36~37℃,降溫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患者出現大汗淋漓,面色蒼白,應囑患者多飲水或靜脈補液,以防虛脫或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而加重病情。(3)呼吸的觀察:應特別注意呼吸的頻率、節律和深淺度的變化,如呼吸突然變慢或停止,是呼吸中樞受壓的表現,可能出現腦疝,是非常危險的征兆,應立即通知醫生及時搶救。(4)血壓的觀察:血壓不宜降得過低,一般維持在130~160/90~100mmHg為宜。(5)瞳孔的觀察:護士應注意觀察兩側瞳孔是否等圓等大及對光反射、壓眶反射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3、做好基礎護理和飲食護理。(1)加強皮膚護理,腦出血的患者往往病情重,臥床時間長,而長期臥床病人如采取一種臥位2~4h,就很容易形成褥瘡[1],而腦出血昏迷病人則會在20h內發生褥瘡[2],所以,護理人員要經常觀察局部受壓皮膚的血液循環情況。定時翻身,每 1~2 小時翻身拍背1次,按摩受壓部位,翻身時動作要輕,以免加重出血,還要注意保持床鋪干燥、清潔、平整。(2)做好口腔護理,每天早晚進行,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洗口腔,有嘔吐的應及時清除嘔吐物,口唇干裂的可涂甘油,清醒患者可給生理鹽水或朵貝液漱口,但要注意防止嗆咳。(3)二便護理,保持大便通暢,腦出血的患者,若排便時用力過猛可致再出血,護士應每日詢問患者排便情況,認真記錄,便秘時酌情使用緩瀉劑或按摩腹部,以促進腸蠕動利于排便。對于或尿潴留患者應給予留置導尿,每3~4小時放出尿液 1 次,同時做好留置導尿的護理以預防泌尿系感染。(4)飲食護理,昏迷病人常因吞咽困難不能進食,如無繼發消化道出血,3日后應給鼻飼營養,4~5次/d,每次 200~300ml,間隔時間為2h,如牛奶、豆漿、藕粉、混合勻漿等,以保證機體能量的供給。能進食者給予高維生素、高、高、低鹽、低脂飲食,少量多餐,食物應多樣化,尤其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喂時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引起嗆咳。
4、康(kang)復(fu)(fu)(fu)護理(li)。腦出血患(huan)(huan)(huan)者(zhe)(zhe)致殘率高(gao),語(yu)言功(gong)能(neng)障(zhang)礙(ai)(ai)、運(yun)動(dong)(dong)功(gong)能(neng)障(zhang)礙(ai)(ai)是最常(chang)見的(de)(de)。在病(bing)(bing)情(qing)趨于(yu)穩定的(de)(de)情(qing)況下(xia),要(yao)盡(jin)早(zao)(zao)地對患(huan)(huan)(huan)者(zhe)(zhe)進(jin)(jin)行局部功(gong)能(neng)鍛(duan)煉(lian)。(1)心(xin)理(li)護理(li),護理(li)人(ren)(ren)員(yuan)應做好患(huan)(huan)(huan)者(zhe)(zhe)的(de)(de)心(xin)理(li)疏導,排(pai)除,讓他們(men)了解本病(bing)(bing)的(de)(de)發(fa)(fa)(fa)(fa)生(sheng)、發(fa)(fa)(fa)(fa)展過程,了解心(xin)理(li)因素對疾病(bing)(bing)康(kang)復(fu)(fu)(fu)的(de)(de)重(zhong)要(yao)性,使患(huan)(huan)(huan)者(zhe)(zhe)保(bao)持(chi)積(ji)極樂觀的(de)(de)情(qing)緒,樹(shu)立(li)戰勝疾病(bing)(bing)的(de)(de)信(xin)心(xin),配(pei)合(he)醫護人(ren)(ren)員(yuan)進(jin)(jin)行治療。(2)語(yu)言訓(xun)練。患(huan)(huan)(huan)者(zhe)(zhe)意識(shi)轉清,發(fa)(fa)(fa)(fa)現有失語(yu)癥(zheng),即刻開始語(yu)言訓(xun)練,先(xian)指(zhi)導其發(fa)(fa)(fa)(fa)單(dan)音(yin),后(hou)(hou)逐步(bu)練習簡(jian)單(dan)的(de)(de)語(yu)句,讓其從(cong)認識(shi)人(ren)(ren)及(ji)物品名稱開始,做到反復(fu)(fu)(fu)讀、反復(fu)(fu)(fu)認,同(tong)時可(ke)給(gei)予強刺(ci)激。經常(chang)與其進(jin)(jin)行簡(jian)單(dan)的(de)(de)對話訓(xun)練,從(cong)一點一滴做起(qi),失語(yu)癥(zheng)慢慢就(jiu)有好轉及(ji)恢復(fu)(fu)(fu)的(de)(de)可(ke)能(neng)。(3)肢(zhi)體(ti)功(gong)能(neng)鍛(duan)煉(lian),保(bao)持(chi)患(huan)(huan)(huan)者(zhe)(zhe)在臥床時肢(zhi)體(ti)和關節的(de)(de)正確位置,預防肌肉攣縮。發(fa)(fa)(fa)(fa)病(bing)(bing)2~3日(ri)可(ke)行關節的(de)(de)被動(dong)(dong)運(yun)動(dong)(dong),1周(zhou)后(hou)(hou)當病(bing)(bing)情(qing)穩定,可(ke)盡(jin)早(zao)(zao)練習坐位、站(zhan)位的(de)(de)平衡(heng)訓(xun)練。運(yun)動(dong)(dong)量從(cong)小到大(da),循序漸進(jin)(jin),每日(ri) 3~4次,鼓勵患(huan)(huan)(huan)者(zhe)(zhe)自行功(gong)能(neng)鍛(duan)煉(lian)并及(ji)時離(li)床活動(dong)(dong),同(tong)時配(pei)合(he)針灸(jiu)、理(li)療、 按摩等加快康(kang)復(fu)(fu)(fu)。
1.安置合適的 麻醉未完全清醒前或病情危重處于昏迷狀態的病人,頭應偏向健側,防止舌后墜,有利呼吸,也可防止茍物誤吸入氣管,造成窒息和吸入性肺炎。麻醉清醒血壓正常者取有關當局高位,保持頭部與身體在同一軸線上,床頭抬高15度~30度,有助于顱內靜脈回流,改善腦供血,緩解腦血腫、腦缺氧,從而降低顱內壓。
2.血壓的觀察與控制 血壓過高是導致再出血的原因之一,大部分病人術后血壓波動較大,應觀察血壓變化,測量血壓時要定時、定血壓計、固定測量肢體(健側),以保證測量的準確性。若平均動脈壓超過130mmHg(1mmHg=0.133kPa)或明顯高于基礎血壓,給予靜脈緩慢輸注降壓藥,有些病人血壓降壓效果差,可能與氣管插管有明顯關系。氣管切開并同時拔氣管插管,血壓自動下降到理想水平。
嚴密觀察瞳孔變化 在早期,應謹防再次腦出血,3D后腦水腫逐漸進入高峰期,應預防腦疝。若病人昏迷由淺入深或清醒后再次昏迷,血腫側瞳孔變化不定,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偏癱加重等,表明病情惡化,可能有嚴重腦水腫或再出血,應及時通知醫生行CT掃描。
呼吸及血氧飽和度監測 術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排痰功能差,常伴嘔吐,易引起呼吸不暢甚至窒息。應及時吸出口腔、鼻腔及呼吸道道分泌物,部分病人術后帶有氣管插管,隨著麻醉后續作用消失而開始煩躁,也易引起血氧飽和度下降,此時應考慮拔管或行氣管切開。
防止便秘 拜倒時用力,腹壓增設可致顱內壓增高易致再出血。因此,應保持大全通暢,可進食含豐富的蔬菜和新鮮水果,必要時給予開塞露塞肛。
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及腎功能監護 準確記錄24H出入量,嚴密監測血電解質、血糖、肌酐的變化及動脈血氣分析、尿常規等,及時預測處理,為血腫吸收創造有利條件。
飲食護理 術后病人有意識障礙不能正常進食,不利于病人康復。病人采用的主要是經鼻胃管插管的胃腸內營養方法,術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腦水種,飲食應以清淡為宜,限制鈉鹽和水的攝入,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糖、易消化食物為主。
康復護理 術后病人有肢體及語言功能障礙,應給予功能鍛煉和語言康復訓練,病情穩定后即可開始床上肢體活動,鼓勵病人加強肢體的功能鍛煉、按摩、針灸或被動運動,從發音器官開始到發單音節單詞,認為、物、字、數數等,說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讓病人跟著說,或讓病人反復聽日常用語的磁帶,以強化語言刺激,逐漸恢復語言功能。
預防(fang)和保健指導(dao) 病(bing)人需(xu)向病(bing)人及家屬講解高(gao)(gao)血(xue)壓須堅持終生(sheng)規律服藥,將血(xue)壓控(kong)制在稍(shao)高(gao)(gao)于正(zheng)常(chang)水(shui)平(ping),定期(qi)測量血(xue)壓,防(fang)止發生(sheng)再出(chu)血(xue),飲食(shi)要(yao)清淡(dan),避免(mian)情緒激動(dong),教會家屬配合病(bing)人進(jin)行功(gong)能鍛(duan)煉的方法,提高(gao)(gao)病(bing)人生(sheng)活自理能力,促進(jin)疾病(bing)早(zao)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