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的檢查
//hzlcwl.cn2009-10-21 09:21:40 來源:全民健康網(wang)
摘要:2.細胞學診斷結腸癌脫落細胞學檢查方法有:直腸沖洗腸鏡直視下刷取線網氣囊擦取以及病灶處指檢涂片法等但以腸鏡下明視刷取或病灶部位指檢涂片較為實用如發現惡性細胞有診斷意義如屬可疑惡性或核略大染色質增多的核異質細胞者不足以作最終診斷但提示應作復查或活組織檢查以確診盡管脫落細胞找到惡性腫瘤細胞但確定治療方案仍應依據組織病理學診斷。
1.大便隱血(FOBT)試驗 是結腸癌早期發現的主要手段之一1967年Greegor首先將FOBT用作無癥狀人群結腸癌檢查至今仍不失為一種實用的篩檢手段FOBT有化學法和免疫法化學法包括聯試驗和愈創木酚試驗等但特異性不夠理想免疫法有免疫單擴法(SRID)乳膠凝集法(LA)對流免疫電泳(CIE)免疫酶標法(ELISA)及反向間接血凝法(RPHA)等其中以RPHA較適合于大批量篩檢用RPHA敏感性63.6%低于聯法的72.7%而特異度RPHA為81.9%高于聯法的61.7%故RPHA作為初篩可明顯減少復篩人群量且不必控制飲食易被普查人群所接受
近年報道的免疫斑點法(dot-ELISA)為未來發展的一種免疫新技術相對操作較簡便敏感性高重復性較好確具臨床應用的前景
2.細胞學診斷 結腸癌脫落細胞學檢查方法有:直腸沖洗腸鏡直視下刷取線網氣囊擦取以及病灶處指檢涂片法等但以腸鏡下明視刷取或病灶部位指檢涂片較為實用如發現惡性細胞有診斷意義如屬可疑惡性或核略大染色質增多的核異質細胞者不足以作最終診斷但提示應作復查或活組織檢查以確診盡管脫落細胞找到惡性腫瘤細胞但確定治療方案仍應依據組織病理學診斷
3.組織病理學檢查 活組織標本病理檢查是擬訂治療方案所必需的依據活組織取材要點:
(1)息肉樣腫物:如腫瘤較小應將腫物全部切取送檢并應包括蒂部如無明顯瘤蒂則應將腫物基底黏膜同時切下送檢
(2)對較大的腫物進行活檢時應注意避免鉗取腫物表面的壞死組織如有可能應盡量鉗取腫瘤基底部與正常黏膜交界處的組織必要時特別是疑有腺瘤癌變時宜多處取材
(3)潰瘍型病灶應鉗取潰瘍邊緣部的組織不宜取潰瘍面的變性壞死組織
小塊活組織在制作過程中應盡量注意黏膜的包埋方向以確保切片中能觀察到腺管的縱切面
4.血清癌胚抗原(CEA)測定 最初于1965年Gold自人結腸癌與組織中提取到r細胞膜糖蛋白并發現也存在于內胚層衍生的消化道腺癌及2~6個月胚胎肝腸及胰腺組織中故而命名為CEA且認為屬于可特異地測定結腸癌亦被后繼的實在結直腸癌組織中CEA含量明確高于正常組織顯示其作為診斷的依據但經日漸廣泛應用及進一步分析發現在胃癌(49%~60%)肺癌(52%~77%)乳癌(30%~50%)胰腺(64%)甲狀腺(60%)及膀胱等腫瘤亦存在CEA故CEA實為一種惡性腫瘤相關性抗原以結腸癌陽性的比例最大尤在肝轉移者陽性率更高有報道在20例結直腸癌中對比門靜脈及周圍靜脈CEA水平門靜脈者明顯高于周圍血中的CEA水平說明肝臟有清除CEA作用但其機制仍未清楚近些年來臨床已廣泛應用CEA測定其臨床意義歸納為2方面:
①預測預后:術前CEA可預測預后CEA升高者復發率高預后較正常CEA值者為差術前增高者術后復發率為50%CEA正常者為25%CEA的正常值標準根據不同標準的敏感度特異度及其預測值所得的正確指數看以>5μg/L正確指數最高(0.43)較其他水平為更合適(表3)故以酶標法≤5μg/L為正常值標準更為恰當
大腸癌指的是發生在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的癌瘤,是一種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各種惡性腫瘤中排行第三。近年來我國大腸癌的發病呈顯著上升趨勢,僅上海在20年間發病率就增加了2~3倍[[編輯推薦:腸癌的危險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