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都有那些偏方
//hzlcwl.cn2010-10-29 11:38:38 來源:全民(min)健康網(wang)
類風濕性關節炎藥膳
中醫學認為,醫食同源,食物用得適當也可以對疾病的恢復起相當大作用。《黃帝內經》中就很重視飲食對人體健康的作用。里面指出了,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蔬為充的食物飲食要點,簡要地說明了飲食與健康的關系。《壽親養老新書》也有說道:人若能知其食性調而用之,則倍勝于藥也。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食療確有補充人體營養物質,改善病人體質,提高病人抗病能力和防病治病的作用。
在選擇食療物品時一定要對癥,不加選擇地濫補不僅起不到促進疾病康復的作用,反而會加重病情。一般而言,風痹者,宜用、姜等辛溫發散之品;寒痹者,宜用胡椒、干姜等溫熱之品,而禁忌生冷;濕痹者,宜用茯苓、苡米等;熱痹者,一般是濕熱之邪交織在一起,藥膳宜選用黃豆芽、芽、、等食品,而不應用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患者可根據各自的病情、家庭經濟情況、當地資源條件選用下列處方:
①辣椒、生姜、大蔥各9克,同面條煮食,趁熱吃下,以出汗為度,每日2次,連服10日。本法對寒型頑痹有益。
②苡米50克,糖50克,干姜9克。先將苡米、干姜加水適量煮爛成粥,再調白糖服食。每天1次,連服1個月。本方對寒痹患者有益。
③薏苡仁、木瓜、伸筋草、干年健各60克,用紗布包好,與豬腳1—2只,放入瓦堡中,再放入適量水,小火煨爛,去渣,不放鹽,吃肉喝湯,分兩次食用。本方宜于頑痹者食用。
④五加皮50。100克,糯米500—1000克。將五加皮洗凈,加水適量,泡透煎煮,每30分鐘取煎液1次,煎取2次。再將煎液與糯米同煮成糯米干飯,待冷,加酒曲適量拌勻,發酵成為酒釀。每天適量佐餐食用。本方適用于濕邪偏勝、重著酸楚的濕痹。
⑤生川烏頭3—5克,大米50克,姜汁10滴,適量。將川烏頭搗爛研為細末,先煮沸米粥,后加川烏頭末,改用小火慢煮,熟后加入姜汁、蜂蜜,攪勻再煮片刻即可。早服用,5—7天為1療程。本方適用于風痹。
⑥黑1千克,松節200—300克,黃酒250克。用小火將煮至酥爛,收水曬干。每次50粒黑大豆,隨時嚼食,每日3次。本品具有補脾腎、強筋骨、通血脈、祛風濕、除骨寒等功能,適用于寒痹。
⑦粗大鱔魚(每條250克以上)4—6條,剖去內臟,陰干,研細粉,瓶貯備用。每次鱔粉10—15克,黃酒2—3匙,開水沖服或調粥服。每日服2次,2個月為1療程。鱔魚祛風力強,能補虛助力,通利血脈,善治三痹,風甚者更宜。
⑧童子鱔0.5千克,用繩系尾,懸于窗口處陰干,白酒1千克,浸泡1個月后。每日2次,每次l匙,2個月為1療程。童子鱔性溫善竄,能活血舒筋,驅風除濕。本方對肩肘痛不能上舉的頑痹患者,效果尤佳。
⑨鮮鱔魚(拇指粗)10條,黑豆500克,共搗爛,風干。每日服10克。
⑩白番1千克,植物油1匙,黃酒3匙,燉鴨酥爛,喝湯,吃肉及果,分2—3天吃完。白番鴨補臟腑,強筋骨,勝風濕。本方功能祛風除濕,潤五臟,利筋骨,適用于風濕筋骨痛。
⑾豬瘦肉100克,辣椒根90克,共煮湯,調味后服食。每天1次,連服5—7天。本方對寒邪偏勝,疼痛劇烈的寒痹患者有益。
⑿蛇肉250克,胡椒根或胡椒40—60克,放砂鍋內加適量水,燉湯調味服食。每日1次,連服數天。本方適用于風邪偏勝,痛無定處的行痹。
⒀柳枝或西河柳50—100克,水煎服。每天1次,連服14天。本方對熱痹患者有益。
⒁黃花菜根50克。將黃花菜根水煎去渣,沖黃酒內服,每天2次,連服數天。本方適用于熱痹患者。
⒂根15克,水煎服。每天1次,連服數天。也可用茄子根(或白茄根)90克,浸入500毫升白酒中,3天后服用,每次飲15毫升,每日2次,連服7—8天。本方適用于熱邪偏勝,紅腫熱痛的熱痹患者。
總之,藥膳(shan)應營(ying)養豐富而全(quan)面,容易消化吸(xi)收且適合于自己的病情。
類風濕性關節炎偏方推拿熱熨之法
(1)上肢部:患者取坐位,術者站于一側,一腳踩凳上,將患肢擱在大腿上,用袞法在手臂內、外側施治,從腕部到肩部,上下往返,同時適當配合各關節的被動活動。再從肩部到腕部,上下往返用拿法,重點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肩髃、肩貞、肩髎、曲池、尺澤、手三里、合谷、陽池、大陵等穴。患者再取坐位,術者坐于前側,捻、揉腕部及各掌指或指間關節,同時適當配合搖法,搖肩、肘關節,搓上肢4-5次。
(2)下肢部:患者取俯臥位,術者施用袞法于臀部,并向下至小腿后側,在髖、膝、踝關節后面作重點治療,同時配合髖后伸、外展及膝關節的伸屈被動活動,然后點環跳、居髎、委中、承山。患者再取仰臥位,術者施用袞法于大腿前部及內外側,向下至小腿外側,沿足三里、陽陵泉穴向下至踝部,同時配合髖關節的外展、外旋被動活動。再在膝關節周圍用袞法治療,同時按揉膝眼。然后在踝關節周圍及足背用袞法治療,配合踝關節屈伸及內、外翻活動,再捻搖足趾,搖踝關節,再拿委中,沿小腿后側向下直到跟腱。最后搓下肢,從大腿到小腿。
熱熨就是用一些中草藥或其他傳熱的物體,加熱后用布包好,放在人體一定的部位上,作來回往返或旋轉移動的方法。熱熨方法也能代替燒針灼艾、推拿諸法。若以辨證用藥,熱熨療法比上述諸法還好。因此,熱熨法因其簡、便、廉、驗及較適合于家庭使用而廣泛為人們所喜用。
熨法(fa)通過(guo)使特定部(bu)位皮膚受熱或借(jie)助(zhu)熱力(li)逼(bi)熱氣進入體內,起到舒筋活(huo)絡、行血(xue)消瘀(yu)、散寒祛邪、緩(huan)解(jie)疼痛(tong)等作(zuo)用(yong)。本法(fa)主要用(yong)于寒痹。藥(yao)(yao)熨法(fa)還能(neng)使藥(yao)(yao)性(xing)(xing)借(jie)助(zhu)熱力(li)直(zhi)接進入病變部(bu)位而發揮作(zuo)用(yong),既可使局部(bu)藥(yao)(yao)力(li)加強,又可避免(mian)全身不良反應,可通過(guo)熱力(li)和藥(yao)(yao)力(li)的雙重作(zuo)用(yong),祛除風寒濕(shi)邪,緩(huan)解(jie)疼痛(tong),對類風濕(shi)性(xing)(xing)關節炎(yan)病人尤有好處。
一、螞蟻丸
組成:螞蟻30g,何首烏30g,熟地黃30g,人參30g,五味子30g。
用法:上藥碾碎過篩,以水調和為丸,每丸2.5g,每3日服1丸,10丸為1療程,共2個療程。
功效:主治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具有健脾,壯筋骨,益氣血功效
二、烏頭通痹湯
組成::制烏頭(先煎)9g,黃芪15g,桂枝6g,芍藥12g,穿山龍15g,地龍15g,青風藤15g,鉆地風15g,僵蠶15g,烏梢蛇15g,蜂房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各期。具有溫經散寒,驅風除濕,通絡扶正功效。
三、牛蒡二羌湯
組成:牛蒡子90g,新豆豉(炒)、羌獨活各30g,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6g,白湯下。
功效:歷節腫痛,風熱攻手指,赤腫麻木,甚則攻肩背兩膝,遇暑熱則大 。
四、活經活絡湯
組成:桂枝、白芍、知母、熟片、紅花、皂角刺、狗脊、防風各10克,生地、地龍、骨碎補各20克,生黃芪、桑寄生各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活經活絡。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證見肌肉關節疼痛腫脹,局部觸之發熱,但自覺畏寒,或觸之不熱,或自覺發熱,全身低熱或熱象不顯,舌紅、苔黃白或黃白相間或少苔,脈弦細或細數。
五、黃芪加減湯
組成:生黃芪30—50克,威靈仙20—25克,制附子20克,桂枝、白芍、秦艽、雞血藤各10克,、防風、知母、川黃柏、生甘草各8~10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每日1劑,分3~4次口服,15劑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加減:(1)若氣血兩虛者,黃芪加量至60~80克,當歸、何首烏各20克;
(2)若兼發熱者,加生石膏40~50克,薏苡仁25—30克;
(3)若關節紅腫較甚者,加萆薢20~30克,防己、澤瀉各12~15克;
(4)若上肢重者,加姜黃、桑枝各10-15克;
(5)若下肢重者,加牛膝、蠶砂、木瓜各10~12克。
六、乳香制沒湯
組成:乳香、制沒藥各12克,制川烏15克,地龍、土鱉蟲各20克,桃仁、蜈蚣各10克,青風藤、薏苡仁、生地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劑。3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化淤通絡,利濕除痹。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加減:(1)濕熱阻絡型,加防己、蒼術各10克,萆薢、連翹各20克,金銀藤30克;
(2)寒熱錯雜型,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知母12克,生黃芪30克,附片20片;
(3)肝腎虧損型,加川續斷、桑寄生、狗脊(ji)、附片各15克(ke),骨碎補10克(ke),白芍(shao)12克(ke)。
類(lei)風(feng)濕關節炎(yan)的治(zhi)療偏(pian)方
一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吃了很多的藥不見好,嚴重時連毛巾都不能擰。一天不吃就不能去工作。病重時人很悲觀。后來一個臺州的朋友給了一個中藥偏方,吃了一年多,現已大有好轉,不僅多處不疼了,又能織毛衣了,這真讓我喜出望外,現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不是騙子大家放心。祝大家都能藥到病除。
1.穿山甲5克,白薇10克,澤蘭15克。共三味藥。用一斤黃酒煎,用小火。大火煎開,用小小火煎15-20分種。放少許,去渣喝酒,視酒量。一天最少吃二次,要堅持。天熱可以放,吃時熱酒。
2.用豬的腳(jiao)(jiao)爪一(yi)個,切成(cheng)8-10片,洗凈。用干的黃(huang)花菜(cai)300克,把(ba)黃(huang)花菜(cai)泡(pao)開1小時(shi)(shi),洗凈。把(ba)豬腳(jiao)(jiao)和黃(huang)花菜(cai)同時(shi)(shi)下鍋,少(shao)放一(yi)點生姜和鹽,燒到豬腳(jiao)(jiao)熟了,即(ji)可。分幾天吃下。可消腫,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