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術前和術后護理
//hzlcwl.cn2009-10-20 10:18:51 來源:全民(min)健康網
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于胃癌。發病年齡多在30~60歲之間,男多于女,如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預后較佳。目前病因不明確,與直腸息肉、慢性炎癥及遺傳因素有關。根據病理改變可分為浸潤型、潰瘍型和菜花型。其轉移途徑為直接蔓延、淋巴轉移、血行轉移及腹腔種植。
[臨床特征]
1、排便習慣(guan)改變 或(huo),排便不盡感,大便進行(xing)性(xing)變細,晚期(qi)有里急后重。
2、便血 為直腸癌常見(jian)(jian)的癥狀之一。發病初期50%的病例(li)有(you)便(bian)血,開始出(chu)血量少,見(jian)(jian)于糞(fen)便(bian)表面(mian),合并感染后為(wei)濃血便(bian)。
3、慢性腸(chang)(chang)梗阻時(shi),腹部膨脹,腸(chang)(chang)鳴(ming)音亢進(jin)和陣發痛。
4、全身惡病質(zhi) 癌(ai)腫晚期,病人出現食欲(yu)減退(tui)、消瘦、乏力、、黃疸、腹水等。
5、直(zhi)腸指檢可觸(chu)及包塊,手套(tao)粘血性粘液。
6、腹(fu)脹 晚期肝大(da)、腹(fu)水,導致病(bing)人腹(fu)脹。
7、乙狀結腸、直腸鏡檢可觀察(cha)到癌腫的形態、色澤(ze)、部位。
[護理措施]
1、術前護理
(1)心理(li)(li)護理(li)(li):需(xu)作永久性人工(gong)時,會給病人帶來生(sheng)活(huo)上不便(bian)和精神上的負(fu)擔,應關心病人,講明(ming)手(shou)術(shu)(shu)的必要性,使其能以最(zui)佳(jia)心理(li)(li)狀態接受(shou)手(shou)術(shu)(shu)治療。
(2)加強(qiang)營養,糾正貧血,增(zeng)強(qiang)機(ji)體抵抗力(li)。盡量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于消化(hua)的少渣(zha)飲食(shi),以(yi)增(zeng)加對手術的耐受力(li)。
(3)充分的腸(chang)道準備,以增加手術的成(cheng)功率(lv)與安全性。
(4)術前3日給腸(chang)道抗生素抑制腸(chang)道細(xi)菌(jun),預防術后感染。
(5)術(shu)前3日給流質,術(shu)前1日禁食,以減少糞便(bian)和容易清洗腸(chang)道。
(6)術前(qian)1日根據病情行全(quan)腸(chang)道灌洗(xi),同時應觀察灌洗(xi)效(xiao)果(guo)。
在營養過剩等誘因下,據1998年至2002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華裔社區大腸直腸癌病例的統計,共有1083名男性大腸直腸癌,僅次于男人專利的前列腺癌[[編輯推薦:營養過剩易患大腸直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