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桂炎的診斷
//hzlcwl.cn2009-09-15 10:22:21 來(lai)源:全(quan)民(min)健(jian)康網
對于典型的強直性脊柱炎;診斷并不困難,而碰到不典型的病例,診斷就不太容易。為了提高診斷率,很多醫學家投身于這方面的研究。 強直性脊柱炎最早通用的診斷標準是,1961年在羅議提出的,稱羅馬標準。1966年紐約會議對羅馬標準進行修訂,稱為紐約標準:
((1)診(zhen)斷: ①腰椎(zhui)前屈、后伸(shen)、側彎三(san)個方向活(huo)動受限(xian); ②腰史或現(xian)在癥; ③第(di)4肋(lei)間隙測量(liang)胸(xiong)廓活(huo)動度小(xiao)于2.5厘米。
(2)分級: 肯定強直性脊柱炎1雙側3 ~4級骶髂關節炎加一(yi)項(xiang)以上臨床標準(zhun); 2單側(ce)3~4級(ji)或雙(shuang)側(ce)2級(ji)骶髂關(guan)節(jie)(jie)炎加第l項(xiang)或第2+3項(xiang)臨床標準(zhun)。 可能強直(zhi)性脊柱炎: 雙(shuang)側(ce)3~4級(ji)骶髂關(guan)節(jie)(jie)炎而不伴有臨床標準(zhun)者。
X線骶髂關節炎分級:
O級:正常。
1級:可(ke)疑(yi)變化。
2級(ji):輕度異常,可見局限蝕(shi)、硬(ying)化,但關節間隙無變化。
3級,明(ming)顯異常,為中度(du)或(huo)(huo)進(jin)展(zhan)性骶髂關節炎,伴有下列一項或(huo)(huo)一項以上改變:侵蝕(shi)、硬(ying)化、關節間隙(xi)變窄,或(huo)(huo)部分強(qiang)直(zhi)。
4級(ji):嚴重異常(chang);完全(quan)性關(guan)節(jie)強直(zhi)。
1984年,又有(you)學者(zhe)經研究提出了修(xiu)改的紐(niu)約診斷標準:
(1)診斷 ①臨床標準(zhun) 1 、僵(jiang)硬3個(ge)月以上(shang)活動改(gai)善,休息無改(gai)善。
2 腰(yao)椎額狀面(mian)(mian)和矢狀面(mian)(mian)活動受(shou)限(xian)。
3胸廓活動度(du)低于相應年齡、性(xing)別(bie)的正常人。
典型的骨橋開始于腰椎和胸椎連接部附近,呈線狀界限不清的鈣化,靠近椎體前緣和側緣處,由此垂直延伸,發展成連接上下椎體的骨橋。脊柱正位或側位線片可見骨橋向兩側或向前側呈弧形影,出現脊柱畸形[[編輯推薦:怎樣對脊柱畸形進行矯正和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