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癥狀在發病時的表現?
//hzlcwl.cn2010-09-27 16:38:10 來源:全民(min)健康網
部位多在后腦,并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若經常感到,而且很劇烈,同時又惡心作嘔,就可能是向惡性高血壓轉化的信號。
眩暈
女性患者出現較多,可能會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時有所感覺。
雙耳耳鳴,持續時間較長。
心悸氣短
高血壓會導致心肌肥厚、心臟擴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這些都是導致心悸氣短的癥狀。
失眠
多為入睡困難、早醒、不踏實、易做噩夢、易驚醒。這與大腦皮質功能紊亂及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有關。
肢體麻木
常見手(shou)指(zhi)、腳趾麻木(mu)或皮膚如蟻行感(gan),手(shou)指(zhi)不靈活。身(shen)體其他(ta)部位也可能出現麻木(mu),還可能感(gan)覺異(yi)常,甚至半身(shen)不遂。
高血壓本身并不可怕,診斷治療都很容易,可怕的是高血壓的各種并發癥:高血壓病患者由于動脈壓持續性升高,引發全身小動脈硬化,從而影響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造成各種嚴重的后果,成為高血壓病的并發癥。高血壓常見的并發癥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腎病、周圍動脈疾病、、左心室肥厚等。在高血壓的各種并發癥中,以心、腦、腎的損害最為顯著。高血壓最嚴重的并發癥是腦中風,發生腦中風的概率是正常血壓人的7.76倍。
心力衰竭:心臟(主要是左心室)因克服全身小動脈硬化所造成的外周阻力增大而加強工作,于是發生心肌代償性肥大。左心室肌壁逐漸肥厚,心腔也顯著擴張,心臟重量增加,當代償機能不足時,便成為高血壓性,心肌收縮力嚴重減弱而引起心力衰竭。由于高血壓病患者常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負擔加重的心臟處于缺血、缺氧狀態,更易發生心力衰竭。
腦出血:腦內小動脈的肌層和外膜均不發達,管壁薄弱,發生硬化的腦內小動脈若再伴有痙攣,便易發生滲血或破裂性出血(即腦出血)。腦出血是晚期高血壓最嚴重的并發癥。出血部位多在內囊和基底節附近,臨床上表現為偏癱、失語等。
腎功能不全:由于腎入球小動脈的硬化,使大量腎單位(即腎小球和腎小管),因慢性缺血而發生萎縮,并繼以纖維組織增生(這種病變稱為高血壓性腎硬化)。殘存的腎單位則發生代償性肥大,擴張。在腎硬化時,患者尿中可出現較多的蛋白和較多的紅細胞。在疾病的晚期,由于大量腎單位遭到破壞,以致腎臟排泄功能障礙,體內代謝終末產物,如非蛋白氮等,不能全部排出而在體內潴留,水鹽代謝和酸堿平衡也發生紊亂,造成自體中毒,出現尿毒癥。
在大多數患者,高血壓不引起癥狀。盡管有一些癥狀普遍認為與高血壓有關,如頭痛、鼻衄、、面色潮紅以及疲乏等,但同樣的癥狀也常常發生在沒有高血壓的個體。
嚴重高血壓患者或長期患高血壓未得到治療,由于大腦、眼、心臟和腎臟的損害可以出現頭痛、乏力、惡心、嘔吐、氣促、煩躁不安以及視物模糊等癥狀。偶爾,嚴重高血壓患者由于大腦的水腫,出現嗜睡甚至昏迷。這種狀況被稱為“高血壓腦病”,需要立即處理。
靜坐或平臥5分鐘后測得的血壓≥140/90mmHg認為有血壓增高,但不能依據單次測定的血壓讀數作出高血壓的診斷。有時,甚至有幾次血壓讀數升高也不能診斷為高血壓。如果一個人的初次血壓讀數增高,應該再重復測定一次,在隨后兩天內的不同時間至少再測定兩次,以證明血壓增高確實是持續存在。血壓的測定不僅能確定高血壓的存在,而且能判斷高血壓的嚴重程度。
診斷高血壓后,需要進一步檢查高血壓對一些重要臟器,特別是血管、心臟、大腦和眼的影響。視網膜是醫生唯一能夠直接觀察高血壓對小動脈損害情況的部位。視網膜小動脈的損害與全身其他小動脈(如腎臟)的損害一致。醫生須借助眼底鏡才能檢查眼底視網膜。通過對程度的觀察,能夠初步了解高血壓的嚴重程度。
心電圖和X線胸片有助于顯示高血壓患者心臟的改變,特別是由于心臟負荷增加(高血壓時心臟泵血阻力增加)而導致的心臟肥大。超聲心動圖是發現這些改變的比較好的方法。聽診器可聞及一個異常的心音(第四心音),它是高血壓引起的最早的心臟改變。
病人尿液的檢測可以發現高血壓腎臟損害的早期證據,如小便中檢出紅細胞和白蛋白,可能提示存在腎臟損害。
盡管只有大約10%左右的高血壓患者可能發現病因,醫生通常也要盡力去找尋,對年輕的高血壓患者尤其重要。血壓越高,患者越年輕,就更要尋找可能的病因,包括腎臟的X線和放射性同位素檢查、胸部X線以及血液和尿液中某些激素的測定等。
要確定可能存在的腎臟問題,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病史,注意以前腎臟病變的證據。體格檢查時,要輕柔仔細地檢查腹部腎臟區域,腹部聽診檢查是否有腎血管雜音(血液流過狹窄的腎血管時產生的雜音)。小便標本送實驗室進行分析,如有必要還應作腎臟的X線檢查或超聲掃描。
當高血壓由嗜鉻細胞瘤引起時,小便中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代謝產物明顯升高。這些激素通常引起頭痛、焦慮、心悸、過度呼吸以及面色潮紅或蒼白等癥狀。
常規檢查有(you)時可(ke)能發現(xian)一些罕見(jian)的高(gao)血壓病因,如(ru)血鉀濃度測定有(you)助于“醛固(gu)酮增多癥(zheng)”(見(jian)第146節)的診斷,測量(liang)四肢血壓水(shui)平有(you)時可(ke)以(yi)發現(xian)主動脈縮窄的存在。
一、緩進型高血壓。
(一)早期表現:早期多無癥狀,偶爾體檢時發現血壓增高,或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勞累后感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可能系高級精神功能失調所致。早期血壓僅暫時升高,隨病程進展血壓持續升高,臟器受累。
(二)腦部表現:頭痛、頭暈常見。多由于情緒激動,過度疲勞,氣候變化或停用降壓藥而誘發。血壓急驟升高。劇烈頭痛、視力障礙、惡心、嘔吐、抽搐、昏迷、一過性偏癱、失語等
(三)心臟表現:早期,心功能代償,癥狀不明顯,后期,心功能失代償,發生心力衰竭。
(四)腎臟表現:長期高血壓致腎小動脈硬化。腎功能減退時,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紅細胞。尿濃縮功能低下,酚紅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礙。出現氮質血癥及尿毒癥。
(五)動脈改變。
(六)眼底改變。
二、急進型高血壓:也稱惡性高血壓,占高血壓病的1%,可由緩進型突然轉變而來,也可起病。惡性 高血壓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30-40歲為最多見。血壓明顯升高,舒張壓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癥狀。視力迅速減退,眼底有視網膜出血及滲出,常有雙側視神經水腫。迅速出現蛋白尿,及腎功能不全。也可發生心力衰竭,高血壓腦病和高血壓危象,病程進展迅速多死于尿毒癥。
高血壓病分期:
第一期:血壓達確診高血壓水平,臨床無心、腦、腎損害征象。
第二期:血壓達確診高血壓水平,并有下列一項者①體檢、X線、心電圖或超聲心動圖示左心室擴大。②眼底檢查,眼底動脈普遍或局部狹窄。③蛋白尿或血漿肌酐濃度輕度增高。
第三期:血壓達確(que)診高血壓水平,并有下(xia)列(lie)一項者;①腦出血或(huo)高血壓腦病。②心力衰竭(jie)(jie)。③腎功能(neng)衰竭(jie)(jie)。④眼(yan)底出血或(huo)滲出,伴(ban)或(huo)不伴(ban)有視神經水腫。⑤心絞痛(tong),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