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診斷方法
//hzlcwl.cn2009-10-20 09:23:37 來源:全民健康網(wang)
基本的檢查方法仍是早期診斷的關鍵,影像學與內鏡檢查提高了診斷的精確度,新的診斷手段不斷開展。
大便潛血試驗
有化學法與免疫法兩種,近年來以采用后者為主,而免疫法中又以反向間接血凝法(RPHA)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是目前國內外常用的方法。
肛內指診
是早期發現直腸癌最簡便和最直接的檢查方法,因為直腸癌75%~80%位于手指可觸及的范圍內。
內鏡檢查
是診斷大腸癌的最佳方法,除能直接發現并觀察病變外,還可立即取材活檢。目前常用的有直腸鏡、纖維結腸鏡、電子結腸鏡,還有擴大電子內鏡、超聲結腸鏡和色素內鏡也逐漸普及應用。擴大電子結腸鏡除具備普通結腸鏡的特點外,還可借鏡頭附有的放大圖像裝置清楚地觀察腺管開口的形態。超聲大腸鏡具有普通大腸鏡及超聲功能,儀器前端配有轉換裝置,能旋轉360以觀察結、直腸及其周圍組織的橫斷面,可以清晰地顯示腫瘤侵犯的層次,同時還可以判斷有無淋巴結轉移。
氣鋇灌腸雙重造影
在確定病變位置和鑒別大腸粘膜細微病變方面與內鏡結合,常能獲得更精確的診斷。
基因診斷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發現由于癌基因(oncogene)被激活或/和抑癌基因滅活而引起正常細胞突變,并認為腺瘤癌變是APC(結腸腺瘤肉)和p53基因的變異。結直腸癌腫瘤中突變的APC基因產生一種不能下調β-catenin介導轉錄激活的,其中β-catenin是突變APC基因的主要介質〔1〕。ras基因和p53基因等與大腸癌的關系也是近年研究的熱門。Zhu等〔2〕對遠離腫瘤的正常粘膜組織進行ras基因檢測,發現此處腸粘膜和正常人腸粘膜組織中無ras基因第12密碼子突變,而10例腺瘤中發現12密碼子突變9例,鄰近腫瘤的腸粘膜組織中ras基因第12密碼子突變率為53.8%,認為ras基因突變可作為早期大腸癌的生物學標志。p53是抑癌基因,檢測p53能預測腺瘤的癌變傾向,有助于早期發現大腸癌。Hasegawa等〔3〕檢測94例結直腸癌,其中發生在始發癌的p53基因突變率為40%,息肉狀早期癌突變率為36.7%,進展期癌為44%。國內盛崇明等〔4〕所檢測的p53蛋白表達陽性率為52.5%。另外,多數研究發現p53蛋白表達陽性者生存期短于陰性者,對預測疾病的預后有參考價值。
在健康的組織中,信號可在細胞壁和細胞核之間暢通無阻地傳遞。然而,當某種蛋白質缺乏時,這種傳遞就會受到阻礙,從而導致細胞分裂,甚至產生癌變因子[[編輯推薦:治大腸癌新突破]]